时间:2023/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公布了广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成果。此次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广东省内石窟寺遗存数量及保存状况的家底,31处石窟寺分布在广州、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湛江、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1个地市。“广东究竟有没有石窟寺”的答案,揭晓了!目前31处石窟寺的调查已上报完成,接下来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将进一步深入整理和完善调查资料,努力勾勒出中国石窟寺在岭南地区的延续脉络,构成中国石窟寺的完整发展体系。主要开凿于宋代以后呈现出浓郁地方特色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中原以来,对古代中国的精神、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本土化的进程中,以石窟寺为代表的佛教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既保留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为今天的华夏大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广东省所在的岭南地区虽然长期远离古代政治中心,但在史前时期就已燃起农耕文明的星火,历史进程丰富多彩,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更是有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广东是否有石窟寺,确实令人难以准确作答。就空间范围而言,自公元四世纪由北印度及中亚传入我国西北以来,石窟寺的传播路径及发展的主线皆在北方,南方除四川及江南地区外,开窟造像活动的热度相对较低。虽然中国石窟寺的“主旋律”已影响到了以赣州通天岩石窟为代表的赣南地区,但终究没有跨过大庾岭进入南粤;桂林周边有以西山、伏波山为代表、早至唐宋时期的石窟及摩崖造像,也未能传入同属岭南一脉的广东。就时间范围而言,中国石窟寺艺术滥觞于十六国时期,兴于北朝,盛于唐代,元明以后北方石窟寺则逐步进入了开窟造像的低潮期。从调查的成果来看,广东地区的石窟寺在年代、风格等方面都与我国北方有所不同,除了始建于南朝的韶关市乐昌市江湾村西石岩寺,以及以广东省内唯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寺——龙龛岩摩崖石刻为代表的6处开凿于隋唐时期的石窟寺外,其余石窟寺的开凿时间均在宋代以后,以明清为主;宗教活动相对杂糅,兼有佛、道、地方信仰因素;规模较小,缺乏造像、壁画等艺术形式,形制与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黄埔佛迹洞珠三角少有的石窟寺代表据广东省文旅厅发布的消息,国家文物局于年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各地文物部门、专业技术团队推动广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专项调查的一线队员主要由省、市、区县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具备相关技术力量的第三方企业组成。经过历时五个多月的专项调查工作,对省内31处石窟寺、处石刻及摩崖造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在覆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的同时,以新发现、“三普”补录及重新厘清性质等方式新增了8处石窟寺文物点。广东许多石窟寺,如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锦石岩寺、西竺岩寺、燕岩禅寺等,均开凿在典型的丹霞地貌红砂岩山体之中,山势险峻、人迹罕至,要靠镰刀披荆斩棘开出道路,许多地点需要借助绳索、梯子才能到达。对调查队员们来说是对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前往部分山高路远的调查点时,调查队员们即使清晨出发、兼程赶路,仍然难以在天黑前返程,只能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摸黑下山。据介绍,可能是因为地处三江共同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带,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可供开凿石窟寺的地貌相对较为稀缺,现存的石窟寺数量较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佛迹洞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代表。佛迹洞开凿于清道光二十年(),由海光禅师率徒凿岩而成。洞中利用一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石凿成弥勒佛卧像一座。据清·崔弼辑《波罗外纪》载,时有“海光寺在(南海神庙)庙内东边……有袒腹佛盘睡其左,游者必摩挲其脐,谓可求子云。”佛迹洞位于南海神庙东北方,与南海神庙直线距离仅数公里,可能是南海神庙内海光寺的海光禅师为弘扬佛法,在近处寻山岩凿佛而成这处石窟寺。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和广州集晟文化遗产保护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对这处广州市唯一的石窟寺进行了调查并完成了报告编写,将之呈现在人们眼前。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图:广东省文旅厅提供通讯员:粤文旅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echangzx.com/lcsly/123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