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湘南粤北的巍巍大山中,曾有这样一条铁路,穿山跨水,串联起南岭重重山水。它就是全长.6公里的粤汉铁路。这条铁路于年开始动工,至年竣工,在年京汉段全线通车后,改称京广铁路。如今铁路飞速发展,衡广复线开通后,这条铁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静静地躺在了历史云烟中,成为火车爱好者口中的“老京广”。

今天我们行走的粤汉铁路白石渡路段,北起太平里乡的小溪车站,南接湘粤边界的粤北新岩下车站,总长约20余公里,保存有铁路桥梁3座、隧道遗址3处、护坡遗址2处。其中风吹口桥长米、燕塘桥长80米、省界桥长米,横跨白沙河两岸山崖之上。另外在广东省乐昌市境内还有一座碓硙冲桥和一座新岩下桥,只有新岩下桥在衡广复线与粤汉老线的会合处经改建,继续使用。这些桥隧始建于晚清光绪年间三十一年(年),竣工于民国二十五年(年)都刻有“民国二十五年凌鸿勋”等字。凌鸿勋是著名土木工程专家,这些桥隧由他参与设计建造。

发现团成员由北往南,经过的第一个隧道是白石渡隧道,隧道口左前侧立有“粤汉铁路遗址”文物保护碑,右侧悬挂的“简介”中称,年11月,长征中的红一军团一师在白石渡村休整,当时住在村里有多名修筑粤汉铁路的工人,不到两天时间,就有多名筑路工人加入了红军。

穿过白石渡隧道,便是与现有京广铁路隔河相望的燕塘隧道。河对岸的京广铁路燕塘一号隧道建在丹霞地貌中,隧道周边的大面积铁路挡土墙令人震撼,蔚为壮观,让人情不自禁地感慨铁路工程之艰难、铁路技术之强大。新老线路隔河相对,让人有穿越时空,对望历史之感。在这里既能反思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又会让人不禁感慨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之迅速。

通过隧道,燕塘桥即映入眼帘。燕塘桥长80米、宽6米、高50余米,桥身护栏刻有“燕塘”2字。过桥前行,尽显湘南壮丽的丹霞地貌和白沙河秀美的风光。

随后便是风吹口桥,桥长米、宽6米、高50余米,桥身护栏同样刻有“吹风口”字样。

再往前就是省界隧道。穿过幽静的省界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到达省界桥前。

已有八旬高龄的省界桥,桥长米、宽6米、高50余米,泛黄的桥体横跨南北,气势磅礴。桥身刻有稻穗花纹,象征着鱼米之乡和广东省城“穗城”。桥的正中刻有“省界桥”三个大字,为时任粤汉路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凌鸿勋所提。桥的西侧是京广铁路新建的跨省大桥,不断有客货列车呼啸而过。

桥下的白沙河,在粤汉铁路通车前,是通往广东的黄金水道。时至今日,昔日来往船只已被通达八方的铁路取代。

沿着河边走小路来到省界桥下,抬头可见新旧两座跨省大桥的雄伟身姿。他们并肩而立,不断地向游人们讲述各自不同的历史故事。

离开省界桥再往南,就将到达乐昌市境内,那里还有一座荒草萋萋的碓硙冲桥。昔日的大动脉在这短短几公里内多次跨越弯延曲折的白沙河,造就了绮丽的铁路沿线风光。

年衡广复线正式通车后,粤汉铁路白石渡这一段就被逐步废弃,结束了它运行80多年的历史。此后,原本的老路轨也被断断续续拆除,只留下旧桥隧、旧车站和铺满碎石的路面成为历史的印记。

(通讯员唐克文唐怀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echangzx.com/lcsdl/12354.html
------分隔线----------------------------